理想汽车发布Q1财报 营收同比增长167.5%/理想L9三季度交付

淘宝易批发网 2022-07-23 07:55 编辑:贾娜 300阅读

易车讯 5月10日,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理想汽车发布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5.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67.5%,交付31716辆理想ONE,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511.9亿元,理想L9将于三季度交付。

理想汽车计划将于第三季度交付第二款车型,专为家庭用户打造的智能旗舰SUV-理想L9。针对未来的经营和发展,理想汽车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服务更多家庭用户。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交付31716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52.1%。理想ONE连续11个月蝉联中大型SUV销量榜冠军。理想L9将于第三季度开启交付,基于千全新一代增程平台打造,可提供同级别车型中最佳的性能、安全、智能表现。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研发投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67.0%。研发投入再创新高,理想汽车将持续推动增程电动、高压纯电、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技术进步。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末零售中心达217家,同比增长233.9%,覆盖102个城市。零售中心数量将持续提升,服务更多城市的家庭用户。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量18.3亿元,同比增长98.0%,同时公司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量为正。

截至第一季度末,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511.9亿元,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提供有力保障。

理想汽车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受疫情对于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车辆交付量为21000至24000辆,同比增长19.5%至36.6%。收入总额为61.6亿元至7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至39.8%。

根据易车App“新能源榜”显示的数据,理想汽车排名第12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12月电动车销量,比亚迪继续“以一打十”,新势力破万常态化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答案应该是什么?

相信,不少人会给出“水大鱼大”这个回答。

2021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元年,全年批售渗透率迈过15%大关,并于下半年多个月份超过20个百分点。

如此高景气度下,也让一众新势力品牌、成功转型的传统车企赚得盆满钵满。 

从最新出炉的12月电动车销量看,不少车企都创下了单月新高,其中比亚迪继续以92,823辆的成绩,上演着“以一打十”的现象级市场表现。

新势力阵营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则再次集体迈过万辆大关。从绝对值来看,也许1万辆并不多,但如果对比南北大众品牌12月合计13,787辆ID电动车的数据,这样的成绩绝对算得上出色。

另外,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有着不错的表现,比如吉利的极氪、东风的岚图12月均突破3,000辆大关,甚至北汽极狐都有着破千辆的数据。

接下来,不妨看看这些已公布12月销量的品牌过去一段时间的成绩,并简单展望其2022年的市场预期。(以12月销量从高到低排序)

1、比亚迪,BEV+PHEV产品线并行,唯一市占率超两位数的电动车品牌

(内部给出了2022年最高150万辆的新能源目标)

从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开始到2020年,比亚迪一直未能成为乘用车市场头部品牌,甚至近几年已经被长城、吉利、长安拉开身位。

但2021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爆发,给了在BEV+PHEV领域坚持长期主义的比亚迪逆袭机遇。目前比亚迪已经是妥妥的电动车一哥,甚至比大众品牌在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地位还要强势。

12月比亚迪电动车单月批售销量暴涨236.4%至92,823辆,全年销量更是达到惊人的593,745辆(达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在整体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高达20%左右。另外,比亚迪在PHEV市场50%左右的市占率更是全面碾压同行。

2022年,比亚迪内部给出了最高150万辆的新能源销量指引。如果该目标如期实现,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将增长至30%左右,同时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在单一市场实现百万辆+新能源销量的品牌。

2、小鹏,中端品牌定位优势凸显,2021年新势力销量一哥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20-25万辆区间)

作为新势力三巨头之一,小鹏汽车12月交付量同比大涨181%至16,000辆,连续第三个月登顶新势力榜首,全年同样也以98,155辆的销量成为新势力第一名。

能够反超蔚来、理想,主要得益于小鹏汽车相对亲民的品牌定位。毕竟在国内汽车市场,15-30万才是购买力最强劲的价格区间,而G3i+P5+P7的产品组合可以让小鹏覆盖尽可能多的消费群体。

不过从经营角度看,单车均价仅20万出头的小鹏还是要远远落后于蔚来(超40万)、理想(超30万)的,这也体现在营收、单车毛利率等核心指标上。简单来讲,小鹏单月至少需要达到蔚来1.8倍的销量,才能在营收上和蔚来打成平手。

因此对小鹏来讲,攻入28万+价格区间的G9是一场不能输掉的战役,只有G9成功,小鹏后面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3、理想,单车销量持续破万,2022年迎来新产品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突破15万辆)

最近,老板李想刚刚内涵了大众中国CEO“感谢鞭策,继续努力”,并放上了一张理想ONE单月销量超过大众在华5款中/中大型SUV销量总和的对比图,引来一众吃瓜群众。

12月理想交付量同比大涨130%至14,087辆,全年交付量高达90,491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成绩是靠理想ONE一款车型实现的,而理想ONE也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30万元+车型中最畅销的产品。

2022年,理想将迎来搭载四缸发动机的全新增程车型X01,新车将和理想ONE相互搭配,巩固其在30万+增程混动市场的优势,毕竟明年其将面临岚图、自游家等多个强劲对手。

另外,2023年纯电动产品到来后,理想的市场前景将变得更加乐观。

4、大众,2021年10万辆目标未能完成,2022年或将以价换量谋增长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25-30万辆)

12月份上汽+一汽-大众ID.家族5款车型合计销量为13,787辆,2021年累计交付量为70,625辆。尽管绝对数并不算低,但是对于大众这样一个在华月销20万辆+的品牌来讲,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难看了。

事实上,大众品牌对电动车市场的野心不比其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小,2021年其计划在中国市场销售8万至10万辆ID.系列电动车,但后面又下调至7万辆。从全年70,625辆的结果看,仅仅是勉强达标(南北大众有不少ID.系列电动车流入网约车、大客户渠道)。

2022年,大众ID.系列在华将迎来首个完整销售年,并迎来新车型。与此同时,大众ID.系列的代理制+网上订车模式可能会被打破,销售模式会变得多元化。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不少经销商开始通过数万元优惠在线下完成整个销售工作,走上了卖燃油车的“老路子”。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成为主流电动车品牌,2022年南北大众会在ID.系列终端价格上一定幅度让步。乐观预计,大众品牌2022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5-30万辆区间,反超溢价能力较为接近的小鹏汽车。

5、蔚来,一如既往的稳定,2022年ET5+ET7到来前景可期

(乐观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18-25万辆区间)

12月份蔚来交付量增长49.7%至10,489辆,全年以91,429辆的销量排名新势力第二。如果单纯从销量角度看,蔚来好像已经不再是新势力一哥了。

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第一均价超40万元的蔚来本来客户群就比小鹏等品牌窄一些。第二2021年全年蔚来无新产品交付,没有新的增量来源。

而从整体营收水平来看,蔚来仍然领跑一众新势力品牌,而未来走量的任务则会交给全新的子品牌。

另外,随着ET7(Q1)、ET5(Q3)两款新车型的陆续交付,蔚来2022年销量将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16-25万辆区间。

6、新势力腰部阵营分化,哪吒、零跑崛起,威马落伍

聊完新势力头部阵营,我们不妨再看看腰部新势力。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哪吒、零跑开始强势崛起,而此前扬言进入新势力TOP3的威马却持续落伍。

2021年12月,哪吒、零跑分别实现了10,127辆,7,807辆的成绩,其中哪吒全年销量更是达到69,674辆,仅次于蔚小理。不过哪吒CEO近期表示:考虑到品牌定位问题(集中在6-16万区间),只有销量超过蔚来两倍三倍的时候,我们才算跟蔚来一样优秀。所以对企业内部来讲,月度销量过万远没到要庆祝的时候,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而许久没有披露销量的威马品牌,12月份销量为5,062辆,全年销量44,157辆。目前在整个腰部新势力中,威马已经开始明显落后于零跑和哪吒了。有威马内部人士称:我们内部都期待月销能尽快实现8000-10000辆。

7、传统车企新品牌开始发力,极氪等2022年或迎来大爆发

除了上述品牌,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开始逐渐发力。

吉利旗下高端纯电动品牌极氪12月交付量高达3,796辆,而且该车型订单量已经排到明年5月份了。后续随着产品线的扩充,极氪将成为国内20万+纯电动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不过,从品牌定位来看,极氪虽然对外宣称高端纯电动品牌,但其和蔚来的溢价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品牌――岚图(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12月交付量则达到了3,330辆,自8月份以来累计交付量为6,791辆。尽管12月份单月数据不错,但整体来看,岚图和此前制定的2021全年累计1万辆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结语:

2022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越来越多优质供给入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当前的市场格局只是阶段性的,明年也许会发生比较大的排位变化。

对所有置身其中的车企来讲,只有持续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多的用户权益,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市场蓝海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红海竞争阶段打好基础。